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摄影 卢春阳
清晨,走进绵阳市游仙区铁炉村,古朴的村庄被晨雾笼罩,独具特色的夯土建筑映入眼帘——黄墙灰瓦,四周青梅树、桃树环绕,好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。
11月28日,参加全省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议的与会代表,首先来到铁炉村考察。
铁炉村,因三面环山、状似铁炉而得名。因为村里的土坯房建筑数量庞大,古树、古井资源丰富,这里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有着绵阳市最大规模的夯土建筑群落。
铁炉村。
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,寄托着乡愁。如何在守护传统村落的同时,又让村民们安居乐业?
“我们用现代夯土技术统一规划改建126栋夯土建筑。”铁炉村党总支书记涂先国介绍,铁炉村的土房虽然看着“土”,却使用了全新的现代夯土技术,通过在传统混土墙体中加入水泥等改良工艺,保留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,房屋更加坚固、抗震、节能且冬暖夏凉。
改建完的夯土建筑,宜居也宜业。
在铁炉村中心的铁炉书院,记者看到,穿斗式构架的土房子里,内设乡学堂、民俗体验室、茶道室等文化体验区,冬日暖阳从窗外掠过,游客在窗边围炉煮茶,甚是惬意。
铁炉村里的民俗表演。
保护原村落的同时,铁炉村设置川剧脸谱陈列室、竹编艺术工作室、扎染制作工坊、黄荆凉粉制作工坊,打造非遗文化阵地;同时用“吃土菜、穿土布、住土屋、亲土地”家乡生活场景,吸引在外人才返乡投资创新创业。
“目前我们吸引了16名优秀产业人才,创办家庭农场、农家乐16家。”涂先国说,突出土居文化,发展特色产业,去年铁炉村年游客量达6万人次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万元。
宜居宜业,更要和美。在乡村治理上,铁炉村以十八湾地形地貌创设“山湾长”,实施“湾人治湾”,由村民代表、党员代表民主评议,评选出致富带头能力强、威望高、群众口碑好的山湾长18名,同时依托“祖屋议事堂”,开展民主评议,落实村民公约。